近日,欽州市一名養殖戶的10多萬公斤魚一夜之間“翻白”,遭受慘重損失。養殖戶將矛頭指向魚塘上游的一施工工地。有關部門調查后認為,工地的廢水流入魚塘與魚死有因果關系。9月18日下午,欽州市多個部門召集涉事雙方協調賠償事宜,但因分歧過大無法達成一致
事件
魚塘魚兒一夜“翻白”
盧金東是欽州市祥興淡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成員,有20多年的水產養殖經驗。從2006年開始,他承包了欽州市青年水閘水利電力管理處田寮水庫的4個魚塘。盧稱,今年3月底,根據1號魚塘的面積,他投放了各種魚類19.5萬尾。其中,羅非魚為13.5萬尾,其他的有鯉魚、鰱魚、?魚等魚類。
“羅非魚已長到0.3~0.55公斤,主要用來出口,銷往國外的加工廠。”盧金東說,這批羅非魚至少有10萬公斤,計劃在10月中旬上市銷售。
然而,一場暴雨讓他半年的心血化為泡影。9月4日一大早,在一場暴雨停歇后,盧金東趕到魚塘查看情況。眼前的景象讓他頭暈目眩:“水面漂滿了死魚,原來清澈的池水變成了很深的泥黃色。”
18日上午,南國早報記者看到,盡管經過10多天的打撈,仍有零星的死魚漂浮在水面上,散發出陣陣惡臭。
析因
工地污水或為元凶
盧金東說,事發時1號塘滿塘都是泥黃色的水,而其他魚塘水質清澈。冷靜下來后,憑借多年的養殖經驗,盧認為是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導致魚缺氧而死。“魚塘上游有個施工隊,經常把廢棄的泥土倒在魚塘旁邊的一塊空地上”。
據了解,修建高鐵涵洞路口的施工隊就在魚塘上游。盧金東說,施工隊的泥漿水此前多次流入魚塘,他跟對方交涉時被告知“這是國家的項目,你的魚塘已被征用了”,但盧堅稱自己“未收到任何通知”。
9月12日,欽州市環保、水產部門相繼出具了調查報告,認為魚類死亡原因為“池塘上游施工工地產生的廢水流入,導致池塘水質變壞,造成養殖水體懸浮物濃度超高,引發魚類發生功能性缺氧致死”。
“我現在最害怕下雨,擔心泥漿水漫入其他魚塘造成更大的損失。”盧金東說,事發后,2號魚塘每天已有500多公斤魚死亡,如果再下一場暴雨的話,恐怕該塘內的20萬公斤魚也有可能像1號魚塘那樣“全軍覆沒”。
賠償
部門組織協商未果
盧金東說,事發后,他多次找到施工方負責人,並向高鐵施工部門尋求解決方案,但施工方仍在施工,且沒有採取任何防止污水外流的措施。
9月18日下午,欽州市水產、漁政、環保等部門召集涉事雙方開會協商處理此事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協調,因雙方就死魚的原因存在分歧,仍未達成一致賠償意見。
在當天的協調會上,施工方負責人並不認可死魚與他們的施工有直接因果關系,而是認為事發地還有其他工地也在施工,也可能是污染源。對此,盧金東說:“那個工地兩年前就完工了,何來污染?”
在協調會結束后,記者聯系了施工方一名李姓負責人,對方表示“以會議記錄的說法為准”,隨后挂斷電話。
吳副站長表示,有關部門一直在積極組織雙方協商此事,但養殖戶的損失已超過百萬元,施工方表示還要向領導匯報。不過,雙方都表示出了解決問題的誠意,還將自行進行一次協商。如果仍不能達成一致,他建議雙方通過司法途徑解決。